化肥產業面臨形勢嚴峻。供需環境方面,除鉀肥以外,化肥產能和產量都在過剩,增長速度基本上低于3%。施肥目標發生變化,我國糧食調控線是在人均400公斤糧食,低于人均400公斤,糧食供應緊張;超過人均400公斤,會產生其他問題。因此,除要保證糧食安全以外,對環境要更加重視。施肥方式發生變化,在化肥短缺時代,有什么化肥施用什么化肥,化肥施用方式適應化肥品種?;蕦Νh境的負作用顯現,農業部在2015年提出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,通過精調改替方案,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主要作物化肥施用量零增長。
中國農科院國家測土配方施肥中心實驗室主任 白由路
化肥行業創新要與供給側改革結合,既要保證糧食安全,又要保證環境安全,只能通過技術創新來達到目的。一方面是通過化肥施用技術改進來解決,通過改進施用技術提高化肥利用率,減少化肥損失,保護生態環境。另一方面是創新肥料技術,通過創新達到供給側改革目的。
養分濃度創新
通過肥料施用,會往土壤中帶來一些不需要的東西,減少這些不需要的東西,就要提高肥料濃度,減少負成分。比如尿素,由一個碳、一個氧、兩個氮、四個氫組成,它不可能帶來重金屬。如果磷酸二銨或一銨能做到濃度非常高,重金屬也就添加不進來。所以高濃度是創新的主要趨勢。
養分比例創新
作物所需養分不是一種,有很多種。但是大量元素與中量元素怎么配,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怎么配,還需要探討。
養分形態創新
例如氮肥,有酰胺態、銨態、硝態和氰銨態等多種形態,實際上并不是等量等效,不同的養分形態,對作物效果是不一樣的。
肥料助劑的創新
肥料助劑大概分為三類,一種是改善肥料物理方面的形狀,不讓它吸潮、結塊;第二種是改善肥料養分轉化的助劑,例如消化抑制劑;第三種是通過改善植物生長狀況來提高肥料的助劑,這一類稱為生物刺激劑。生物刺激劑可以分成五大類,即微生物制劑及提取物,水解和動物殘體,胡敏和富里酸(腐植酸),海藻及植物提取物(海藻酸),無機及合成產品(例如硅、亞磷酸鹽)。
除技術創新外,服務創新要求在推廣過程中首先了解肥料對作物的適應性,不同肥料施在不同作物上效果不同,尤其是施用添加助劑的肥料,要注意對土壤的適應性問題。其次是關于惡意炒作或無限延伸肥料功能問題,同時要注重肥料機理研究不深入、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。
以質量求生存,以信譽求發展,滿足合同規定及潛在需求!
全國咨詢熱線
18569928555